从学校到职场:在阿里的这7年 - 阿里技术
本文不仅希望能给一些初入职场的同学一些思考,也是通过自己阿里7年的总结,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望,也希望自己未来再遇到槽糕的处境迷茫的时候,可以回看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引言:阿里7年非技术层面的心路历程
来阿里也7年了,从学校到职场,怀着“技术做到极致就能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心态,在入职前两年倒也顺风顺水,直到后续有些项目必须要与他人合作,暴露出自己的心态与沟通能力不足。有些项目是成功了,甚至合作方也都因此顺利晋升,但最后给合作方仍然留下了我“很难打交道”的印象。
在一次年终沟通中,我的主管指出要在更高层级做成事情,光“做好自己”是不够的,要想走的更远“团结他人一起做事”是必要的(那年估计我的主管经常会收到来自我合作方的投诉-_-||)。这次谈话对我触动很大,于是花了一段时间读了一些书,并重新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态有很大进步,与合作方的关系也明显改善,回看这个过程中有两本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别是《少有人走的路》和《人性的弱点》。
最近到了阿里绩效与晋升季,有不少师弟师妹来找我聊天,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建议。我能感受到大家的种种焦虑,比如“老板安排的都是杂事,自评没亮点可以写,我要躺平了”、“感觉干的很累,但又没有关键成果,有些丧失斗志”、“我今年想晋升,不知道怎么表达”。坦白的说,我在很多情况下也会焦虑,但我现在相对可以较快克服焦虑,并尽快付诸下一步行动,所以在此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转变及思考,希望能给相同处境的同学一些思考,也希望自己未来再遇到槽糕的处境迷茫的时候,可以回看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Why:为啥要有平和的心态和沟通能力
- 为了更好的在与合作方(产品、运营或上下级)协作中,提高目标达成的概率。每次我们想发火的时候,不愿意沟通的时候,多想一下这样做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做出理性选择的概率。
-这里目标不仅是工作结果,还可类比到人际或家庭关系的追求、对财务自由的追求等等,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知合作是有利的但仍然选择不合作?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问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囚徒困境: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
1、囚徒困境的故事: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2、囚徒困境中的个人理性:
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3、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在囚徒困境中,集体理性为沉默(即合作)
,这样他们的总体收益是最高的。但对于单次囚徒困境来说,每个囚徒的个人理性选择是认罪(即背叛)。
4、多次囚徒困境: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平衡的结果出现。因为背叛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反复的、接近无限的重复次数时,个人理性会趋于集体理性,从互相背叛趋向于互相忠诚。多次囚徒困境的选择也可以看成多次是被“社会毒打”后的全局理性选择。
5、囚徒困境总结:
“囚徒困境”反映的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核心往往在于合作双方缺乏互信基础与缺乏交流,且没有规则的制约,所以才导致合作无法进行。当事件表现为单次“囚徒困境”,比如像甲乙两囚徒间的“一锤子买卖”时,事情才往往面临无解局面。若假定各方的合作是长期的话,那么各方就会从长远利益来综合考量。个人的理性选择往往不是全局最优,如果没有规则与信任感,理性人一般会背叛对方,而规则(比如法律、OKR)与信任是从背叛走向合作(即全局最优)的转折点。
小结:目标导向来看,全局理性可能会让最终的结果更好,OKR是一种方式。此外如果能与合作方进一步建立信任感,事情会事半功倍——进行有效沟通,表现出友善与诚意。
沟通:目标导向的沟通,不要在意局部对于错
几个思考的问题:
1、争执的目的:
与家人、朋友、合作伙伴或陌生人争执,是为了达成目标,做成事情,还是为了证明对方是错的?
2、拒绝的艺术:
如果产品提了一个需求,你以前做过,但是失败了,在做大概率会失败,不做会得罪产品甚至会被打小报告,你会再情绪低迷的做一次还是直接拒绝?
3、老板的指令:
接到老板的安排,用A技术做B任务,但你觉得这个不靠谱,再次沟通下来,老板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你会怎么做。
4、全局一致性:
粗排模型单独优化到上帝视角的最优,就一定能带来线上效果的提升吗?这个问题仅限搜推广算法同学😀。
一些技巧(层次递进):
1、真心取蜂蜜,蜂房不可踢:
不要去斥责他人,即时他人错了。是这站在他人视角思考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可以培育出同情心、宽容心、爱心。争辩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争论。
2、给与他人由衷而诚恳的赞赏:
-
自重感:人性本质是渴求他人的赏识。假如我们没有这种炽烈的自重感,文明无从说起,没有文明,那我们和动物就没有分别。伟大的艺术作品、开源精神、chatGPT都来源于此。反面来看,有些精神问题,比如沉迷虚拟世界其实也是在幻境中寻找现实世界不能给予的自重感。
-
真诚的赞赏:自重感是每个人都渴求的,诚恳的赞赏而不是谄媚是团结高明的人的法则。
-
做一位优秀的听众:如果一个人愿意和你说他辉煌的过去,后续你们的合作可能会异常顺利。
-
让他人觉得自己重要:将己所欲,施予他人——耶稣。比如找学术合作,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工作,看下对方近期的工作,读一些对方的论文,自己先思考一下合作的可能,合作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找强于自己的人咨询,可以以“能否请你”、“你是否介意”、“能浪费你一些时间”、“是否可以付费咨询”开始等等。
3、横看成岭侧成峰:
站在他人的别人是怎么想的是很难的,在他人的视角来思考,那么事情的推进上就会事半功倍,尊重他人的建议,如果对方与你有不同建议,尝试沿着对方的思路去思考。但很多时候对方大多不会坦诚相告,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沟通技巧(下文有讲)挖掘对方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4、适当的做一些“错”事:
合作初期,即时明知大概率会失败,还是要友善的说明顾虑,并做一定阶段性投入。用较少成本证明或引导对方得出结论方向是错误的,下次的迭代对方会更加相信你的判断。阶段性投入也确保自己在新的context不会误判,就如NN、RL的几次起落,开放的心态是必要的(个人认为很多时候不work很多时候原因是拿锤子钉子的思路,没有把why和what想清楚)。
5、让对方觉得这是他的创意
:把自己的idea放到别人脑袋是最难的,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即时在Ground Truth视角你是对的(事实上你也不一定对),不妨把证据讲清楚,一步步做阶段性迭代,引导他人与你做出相同的判断。
6、非权力领导力:
非权力领导力指的就是领导人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被领导人造成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更多地属于自然性影响力,其产生的基础要比权力性影响广泛得多。 这种影响力表面上并没有职位权力那种明显的约束力,但在实际上,它常常能发挥权力性领导力所不能及作用。构成非权力性领导的要素是: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
品格因素:
-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外对内言行一致,这个我相信阿里人都能做到,不多赘述。
-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错误需要勇气,但如果能做到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很好获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
能力和知识因素:
-
技术TL不能只是工作的reducer:技术TL(即Tech Lead)不能只是把目标往下传递,比如老板说要ab提升10%,直接传递到下面5个人分别提升2%,那这大概率是一个不称职的TL。TL要在团队方向不清晰的时候、资源不足的时候、大家失去信心的时候带领大家走出一条正确的路。
-
领域专家,兼具深度与广度:对技术有高于他人的判断力。这里第一层是做什么,即多领域域知识的链接,比如搜推算法工程师可以多看看CV、NLP甚至深度学习基础理论这些对搜推算法”看似无用“的知识(建立自己的GPT3基座,基础知识都不知道,自然无法引导别人或从别人思路去理解),第二层是不做什么,要敢于做出不做什么的判断,否则团队同学只能盲目的尝试,卷了但没结果,最终造成人员流失,自己的价值也很迷茫。
-
结构化思考:结构化思考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不仅是“口才好”,“工作多”就可以替代的。工作的简单罗列(how)很容易让听众难以捕捉重点,这里最重要的是逻辑性与结构性(what与why),并把每一步进行结构化(比如摘要、小标题、总结,对每个观点可以是并列或递进等),这也类似写论文中contribution,要自己提炼出自己工作的重点与贡献,这样可以更好的指导团队的方向。
-
感情因素:
-
一个高尚的动机:
-
社会价值:做多年后还在线上运行,产生价值,对后人有价值、有启发的工作。比如我希望可以与大家一起在主搜用增提效这个很好的场,在Debias方向做出卓越工作,并定义搜推行业的“ImageNet”,给学术界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课题。
-
MAGA:淘宝目前在行业竞争中遇到了一些的问题,比如消费者与商家的体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Make Alibaba Great Again。
-
利他心态:与合作伙伴(包括合作方、上下级)一起成功,多想想他们要的是什么,把自己做的事情与他们的目标联系上,达到双赢的局面(如果你做的事情帮助到对方老板的OKR,相信你的合作方会源源不断)。
-
成功案例:多次带领大家成功。可以与团队的伙伴建立信任。在新的合作中给合作者信心,也能让自己更有信心面对不确定的挑战。
-
与他人分享胜利果实:如果取得好的结果,一定要让与你合作的人也品尝胜利果实。相比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我更相信团结的力量。(即使你是可以一锤定音的主C,没有辅助插眼保护也是行不通的)
-
为他人利益说话:如果对方与你有相同的目标,但仍然不愿意与你合作,核心原因是什么,如果也是来自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是否能为他人讲话?比如对于一些难而正确的事情,能否去找对方主管沟通工作对他们团队重要性,并让对方主管给与下面同学更多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
-
反对的技巧:可以从能达成一致的讨论入手,在有不同意见时候,强调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仅仅是方法不同。
如果在公司如果遇到以下困惑,我的建议是:
思考:
- 目标导向做事情,从别人的需求点出发去进行有效沟通,不是去顺从、取悦或讨好他人,而是引导他人与你一起做正确的事。
- 诚然有时候会有委屈,甚至这个委屈已经大过达成目标的欲望,就如上面的负向热评,怎么保持理性,这或许需要自己的心态足够强大。
心态:乐观主义与情绪控制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顾虑或想法:
- 在事情没做成之前,喊一个宏伟口号是很羞耻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内敛。其原因是我们不是不渴望成功,而是恐惧失败。
- 与人吵架,回头总是在复盘“我当时要是这样吵架就能赢了”: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学一下反PUA语录(如下)。但你是否想过,就算当时吵赢了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反思:恐惧或失控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初衷与目标?
- 面对未知恐惧时必然的,但如果不面对未知,可能自己永远无法成长。面对不确定性,如何有更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 怼回去确实当时爽了,但怼回去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吗?控制情绪在心态平和下再去沟通或许是一种方式。
一些调整心态方法:
1、任何情况下的乐观心态:
-
当你觉得无法坚持,其实对手接近极限了。这在体育竞技中最为常见,我喜欢打乒乓球,其实体育竞技到最后拼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林高远是现在国乒最先进的技术代表,如果能克服心态,他或许会超过马龙;与之相反的是张本智和,豪言一个人干翻国乒被人嘲笑,布达佩斯WTT冠军赛一人打穿中国、韩国、德国登顶,我认为他的心态远强于他的技术)。
-
面对高度不确定的事情,乐观和悲观都可以,但乐观的心态可以激励自己与他人。在中国乒乓最低迷的时候蔡正华喊出“两年、不需要十年、也不是过渡,我相信我们能够夺回“斯韦思林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理性人来看,这是非常不理性的,但有时候我们是需要一些为梦想的”冲动“。
2、永远保持平和的内心:
避免情绪化,用客观的心态去处理事情
-
情绪失控=输:即使客观上是对的,但情绪失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埋下雷。失控前多想一下,这次失控能否对目标的达成有帮助。
3、回顾痛苦到面对痛苦:
不舒服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而最终的回报会提高你忍受不舒服过程的阈值,如果你可以很淡定的回顾过去让你极为痛苦的事情,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你就会成长。我自己也曾经历痛苦,最严重的时候是在大学期间被诊断中度神经衰弱,包括现在也正在经历一些挑战,但现在我可以用一个好的心态以及积极的行动去直面这些挑战。
时间 | 痛苦 | 面对并积极行动 | 结果 |
---|---|---|---|
大一 | 恐惧交流与表达 | 做组织活动人,看心理学书 | 可以有自信的去表达 |
研一 | 恐惧数学公式与论文 | 手撕贝叶斯网络、信息熵原作到当前进展 | 告别恐公式,发表了论文 |
工作1-3年 | 恐惧陌生的系统或工作 | 想更优秀的人去请教、去问,去学习并深入思考优秀的工作 | 自我学习PreTrain+主搜卓越工作的FineTune,建立自己的搜推知识体系 |
工作5年 | 恐惧与产品打交道 | 去看书,尝试从产品、运营的视角看问题 | 自己心态变好,与合作方建立信任 |
工作7年 | 恐惧35岁危机 | 先做好自己,拿着结果去进行有效沟通。 | on the way |
恐惧给他人负向评价 | 本质自己内心还不够强大。尊重客观事实。 | ||
恐惧完全未知的问题 | 阶段性迭代,多做反馈与沟通。 |
小结:未来对我们都会面对更多不确定性的挑战,自己技能栈被弯道超车(隐马到seq2seq到chatGPT,燃油车到电车)、行业形式变化(新东方教培转型直播带货)。保证自己的心态要平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强大的内心可以增加我们面对困难的成功的概率。
总结: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正视自己需要勇气
1、这两本书多少有些“说教味道”,初看甚至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就如《人性的弱点》讲的很多“技巧”,在碰壁之前我都是对此嗤之以鼻的,甚至有些观点现在也没有完全赞同,或许我还需要修炼,或许他本身就是错的。比如《垃圾车法则》中提到,对多次“感化失败”的垃圾车,远离是最好的方式,这对某些人从心理学上又要克服“对自我的美化”或“过度同情”。本文的观点或许让我们以后遇到类似事情,多想一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是在做正确的事儿还是在正确的做事,如果换种处理方式是不是更好?取其精华,以此不断提升自己。
2、《少有人走的路》则需要自己有一个空杯心态去读(心理学上有个观点是人人都有精神病,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如果真的深入去读,正视自己过程可能会脸红心跳、也可能手脚冰凉、泪汗直流,有一天当你可以轻松的在别人失控的时候保持好心态,那你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至少可以与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