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
队列
「队列 queue」是一种遵循先入先出规则的线性数据结构。顾名思义,队列模拟了排队现象,即新来的人不断加入队列的尾部,而位于队列头部的人逐个离开。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队列的头部称为“队首”,尾部称为“队尾”,将把元素加入队尾的操作称为“入队”,删除队首元素的操作称为“出队”。
队列常用操作
队列的常见操作如下表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编程语言的方法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在此采用与栈相同的方法命名。
表 - 队列操作效率
方法名 | 描述 | 时间复杂度 |
---|---|---|
push() | 元素入队,即将元素添加至队尾 | |
pop() | 队首元素出队 | |
peek() | 访问队首元素 |
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编程语言中现成的队列类。
# 初始化队列
# 在 Python 中,我们一般将双向队列类 deque 看作队列使用
# 虽然 queue.Queue() 是纯正的队列类,但不太好用,因此不建议
que: deque[int] = collections.deque()
# 元素入队
que.append(1)
que.append(3)
que.append(2)
que.append(5)
que.append(4)
# 访问队首元素
front: int = que[0];
# 元素出队
pop: int = que.popleft()
# 获取队列的长度
size: int = len(que)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is_empty: bool = len(que) == 0
=== "C++"
/* 初始化队列 */
queue<int> queue;
/* 元素入队 */
queue.push(1);
queue.push(3);
queue.push(2);
queue.push(5);
queue.push(4);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front = queue.front();
/* 元素出队 */
queue.pop();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queue.size();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empty = queue.empty();
/* 初始化队列 */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List<>();
/* 元素入队 */
queue.offer(1);
queue.offer(3);
queue.offer(2);
queue.offer(5);
queue.offer(4);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peek = queue.peek();
/* 元素出队 */
int pop = queue.poll();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queue.size();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ean isEmpty = queue.isEmpty();
=== "C#"
/* 初始化队列 */
Queue<int> queue = new();
/* 元素入队 */
queue.Enqueue(1);
queue.Enqueue(3);
queue.Enqueue(2);
queue.Enqueue(5);
queue.Enqueue(4);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peek = queue.Peek();
/* 元素出队 */
int pop = queue.Dequeue();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queue.Count;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isEmpty = queue.Count == 0;
/* 初始化队列 */
// 在 Go 中,将 list 作为队列来使用
queue := list.New()
/* 元素入队 */
queue.PushBack(1)
queue.PushBack(3)
queue.PushBack(2)
queue.PushBack(5)
queue.PushBack(4)
/* 访问队首元素 */
peek := queue.Front()
/* 元素出队 */
pop := queue.Front()
queue.Remove(pop)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size := queue.Len()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isEmpty := queue.Len() == 0
/* 初始化队列 */
// Swift 没有内置的队列类,可以把 Array 当作队列来使用
var queue: [Int] = []
/* 元素入队 */
queue.append(1)
queue.append(3)
queue.append(2)
queue.append(5)
queue.append(4)
/* 访问队首元素 */
let peek = queue.first!
/* 元素出队 */
// 由于是数组,因此 removeFirst 的复杂度为 O(n)
let pool = queue.removeFirst()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let size = queue.count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let isEmpty = queue.isEmpty
/* 初始化队列 */
// JavaScript 没有内置的队列,可以把 Array 当作队列来使用
const queue = [];
/* 元素入队 */
queue.push(1);
queue.push(3);
queue.push(2);
queue.push(5);
queue.push(4);
/* 访问队首元素 */
const peek = queue[0];
/* 元素出队 */
// 底层是数组,因此 shift()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const pop = queue.shift();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const size = queue.length;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const empty = queue.length === 0;
/* 初始化队列 */
// TypeScript 没有内置的队列,可以把 Array 当作队列来使用
const queue: number[] = [];
/* 元素入队 */
queue.push(1);
queue.push(3);
queue.push(2);
queue.push(5);
queue.push(4);
/* 访问队首元素 */
const peek = queue[0];
/* 元素出队 */
// 底层是数组,因此 shift()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const pop = queue.shift();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const size = queue.length;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const empty = queue.length === 0;
/* 初始化队列 */
// 在 Dart 中,队列类 Qeque 是双向队列,也可作为队列使用
Queue<int> queue = Queue();
/* 元素入队 */
queue.add(1);
queue.add(3);
queue.add(2);
queue.add(5);
queue.add(4);
/* 访问队首元素 */
int peek = queue.first;
/* 元素出队 */
int pop = queue.removeFirst();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int size = queue.length;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bool isEmpty = queue.isEmpty;
/* 初始化双向队列 */
// 在 Rust 中使用双向队列作为普通队列来使用
let mut deque: VecDeque<u32> = VecDeque::new();
/* 元素入队 */
deque.push_back(1);
deque.push_back(3);
deque.push_back(2);
deque.push_back(5);
deque.push_back(4);
/* 访问队首元素 */
if let Some(front) = deque.front() {
}
/* 元素出队 */
if let Some(pop) = deque.pop_front() {
}
/* 获取队列的长度 */
let size = deque.len();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let is_empty = deque.is_empty();
// C 未提供内置队列
队列实现
为了实现队列,我们需要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在一端添加元素,并在另一端删除元素。因此,链表和数组都可以用来实现队列。
基于链表的实现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将链表的“头节点”和“尾节点”分别视为“队首”和“队尾”,规定队尾仅可添加节点,队首仅可删除节点。
![基于链表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queue.assets/linkedlist_queue.png)
=== "push()"
=== "pop()"
以下是用链表实现队列的代码。
[file]{linkedlist_queue}-[class]{linked_list_queue}-[func]{}
基于数组的实现
由于数组删除首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这会导致出队操作效率较低。然而,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巧妙方法来避免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变量 front
指向队首元素的索引,并维护一个变量 size
用于记录队列长度。定义 rear = front + size
,这个公式计算出的 rear
指向队尾元素之后的下一个位置。
基于此设计,数组中包含元素的有效区间为 [front, rear - 1]
,各种操作的实现方法如下图所示。
- 入队操作:将输入元素赋值给
rear
索引处,并将size
增加 1 。 - 出队操作:只需将
front
增加 1 ,并将size
减少 1 。
可以看到,入队和出队操作都只需进行一次操作,时间复杂度均为 。
![基于数组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queue.assets/array_queue.png)
=== "push()"
=== "pop()"
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在不断进行入队和出队的过程中,front
和 rear
都在向右移动,当它们到达数组尾部时就无法继续移动了。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将数组视为首尾相接的“环形数组”。
对于环形数组,我们需要让 front
或 rear
在越过数组尾部时,直接回到数组头部继续遍历。这种周期性规律可以通过“取余操作”来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file]{array_queue}-[class]{array_queue}-[func]{}
以上实现的队列仍然具有局限性,即其长度不可变。然而,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可以将数组替换为动态数组,从而引入扩容机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自行实现。
两种实现的对比结论与栈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队列典型应用
- 淘宝订单。购物者下单后,订单将加入队列中,系统随后会根据顺序依次处理队列中的订单。在双十一期间,短时间内会产生海量订单,高并发成为工程师们需要重点攻克的问题。
- 各类待办事项。任何需要实现“先来后到”功能的场景,例如打印机的任务队列、餐厅的出餐队列等。队列在这些场景中可以有效地维护处理顺序。